全台第一位取得導遊資格的「輪椅族」身障者黃欣儀,29歲起再也無法自己走路,但在復健過程中,她逐漸發現到戶外遠比關在室內好,不甘被困在醫院裡,決定坐輪椅四處旅遊,不只玩遍國內外,更成為專業的「輪椅導遊」,在帶團前一定自己開車去勘景,確認景點的無障礙設施,讓更多輪椅朋友能享受旅遊樂趣,「現在回想,如果不是因為生病,我也不可能去這麼多地方旅行。」
珍惜今天 不留遺憾
46歲的黃欣儀外表充滿朝氣,坐著電動輪椅看似行動自如,但她身邊總有印尼看護阿琳(Ningrum)陪著,一問才知道,她近年又因為腿部血管炎,差點要截肢,用高壓氧治療才逐漸好轉,「我很拚,那時一三五去醫院作高壓氧,二四還帶團去武陵農場玩。因為我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有明天,所以我會想,我現在還能再做什麼?能做就趕快去做。」
黃欣儀27歲時因為紅斑性狼瘡引發中風,左半身癱瘓,發病前她才剛剛結婚,幻想有先生有小孩的家庭生活,「我曾經被人誇過走路姿態很好看,所以那時拚了命去醫院復健,就是想要恢復成以前的樣子,想要再穿上高跟鞋走路。」沒想到29歲那年又因為脊髓炎雙腿無力,從此必須坐輪椅,先生無法承受,決定離婚。
活動假牙活動假牙患者最好每半年到一年就要回診一次,每五年要更換或修改一次假牙,像老年人就要記得,假牙不是很堅硬的東西,當然也會有摔破的時候,所以拿的時候一定要拿穩,要注意防止摔壞假牙。患者到牙科裝假牙時,患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,那就是要假牙舒適,好用,美觀,結實。就拿舒適,結實來說,當然是假牙體積越小,越輕便就越舒服,但目前製作假牙的塑膠如將其做得過小,過薄其強度也就隨之下降,此外由於塑膠的導熱性差,因而進食時對食物的溫度感覺就差,從而喪失吃“火鍋”時那種“膾炙人口”的美好感覺。金屬支架假牙則可避免這些缺點,就比較能滿足患者的要求。但是金屬支架假牙也有些缺點與限制,例如對患者的口腔條件有一定要求,而不是任何情況都可製作這種假牙。此外由於它的製作工藝設備複雜,目前國內外很多醫院還不能開展此類服務。所以它的費用也會比普通塑膠假牙高出2-3倍。
改變想法 尋找出路
黃欣儀回憶,第一次發病時打擊最大,「家人總跟我說要有信心,但這種時候要怎麼有信心?我原本就是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,在生病前我總覺得,有病就找醫生,頂多開刀就會好轉,很難想像從此身體好不了。我曾經每天哭,也想過要輕生,後來因為接觸宗教,我開始改變想法,尋找自己的出路。」
黃欣儀想出門,但為了不麻煩家人,決定去考身障駕照,也將車改裝成用手操作。第一次出遊時,她找朋友一起開車去擎天崗,在大自然中努力爬樓梯復健,帶給她很大的鼓舞,「造成障礙的是環境,不是障礙的人。我出《無障礙旅遊:跟著輪椅導遊玩台灣》這本書,就是希望更多輪椅族朋友能不要害怕,一起走到戶外,一定能讓環境愈來愈好的。」
我想分享一下我開始配戴活動假牙的實際感受,活動假牙一開始戴入口腔,口水會變很多,發音也變很奇怪,嘴巴的異物感,常常會有噁心的感覺,過一段時間去適應,還有跟牙科醫生持續修改,不舒服的感覺就會好一些,如果一開始戴活動假牙會有疼痛感,就要趕快回診,到醫院之前最好要先戴著至少2小時以上,這樣醫生比較好檢查分析疼痛的原因。一開始戴活動假牙吃東西的時候,要盡量吃軟食、少量就好,慢慢咀嚼,等比較適應才能吃一般便當的菜色,但還是不建議吃太硬的食物,例如我有一次吃炸雞,一咬下去那個外皮我痛到流眼淚,瞬間整個口腔像是被拳頭打到一樣。還有很重要的,也是很多人會忘記的就是睡覺前一定要取出活動假牙,做好清潔,我奶奶之前就不小心把三顆活動假牙,吞進去,好險最後有拉出來。
活動假牙
留言列表